董事長專欄
專欄文章
 08/28《經濟日報》專欄:何謂卓越?
2015/09/02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何謂卓越?

筆者月前應邀參與教育部「第四期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諮詢會議」,與許多學有專精的杏壇先進,一同為台灣高等教育的政策方向集思廣益,經過數小時的相互激盪,筆者雖然身為教育門外漢,也試圖拋磚引玉提出若干感想與建議,希望各界專家不吝指教,攜手培育台灣人才、提升未來競爭力。

首先,一個最根本的問題:所謂「教學卓越計畫」是為追求教師們的「教學卓越」?還是學生們的「學習卓越」?還是走入職場後的「人生卓越」?這問題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目標清楚、方向明確,才能設定實踐策略與步驟,不會誤入歧途、浪費資源。就像孔老夫子說的:「名不正,則言不順;言不順則事不成」,故須「必也正名乎」,才能師出有名、馬到成功。筆者猜想,答案應該是第三(人生卓越),否則也不用納入產業界代表(我)意見,只需要召集大學教授(討論教學卓越)或是學生團體(討論學習卓越)即可。

既然是為了時間相對長久的人生卓越,第二個問題就會是:大學教育該如何協助學生追求人生卓越?是該為了製造出具有即戰力的企業員工,所以把大學打造成「職業先修班」,好具體縮短產學落差?還是幫助學生理解世界、適性發展,以便建立可長可久的正確價值觀與終身學習人生?

答案很明顯。大學教育的存在意義應該在於增進智慧、提升人性,強化學生的判斷與思辨能力,並據此謀求幸福生活與美好世界。意即在大學階段,通才教育比專才訓練更重要,因為科技日新月異、趨勢千變萬化,即戰力總有一天會過時,往昔的成功經驗可能在未來全盤皆墨。也就是說,學用落差永遠存在,唯一可行的是「活到老,學到老」+「作中學、學中覺、覺中悟」。

接下來就要問,何謂「通才」教育?一言以蔽之,就是如何培養學生具備「人之所以為人」的態度、價值與人格,一種涵蓋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的全人教育。如果所有大學生都能在走出校門前,仔細琢磨過類似下列問題:我能為身邊的人做什麼、這社會是否因為我而有所不同、我的所作所為多年後能為全人類帶來什麼改變…這樣的高等教育,才算真正為各行各業提供一個名副其實的職場人才庫。

以筆者服務的公司為例,我們徵才的惟二條件:大學以上畢業+沒有房仲經驗,所有業務同仁都是從「信義寶寶」開始,不論出身文、法、商、理、工、醫任何領域,只要你╱妳心態正確、身體力行、不斷學習,公司自然會準備好一套又一套完整又進階的專業課程,培訓同仁成為「意誠、道正、術強」的不動產經紀人。

企業也是整體社會的組成分子之一,不能將育才責任全推到學校身上,如何有效銜接學校教育的「最後一哩」與職場工作的「第一哩路」,是一家企業得天下良才而用、甚至自行造就千里馬的關鍵所在;就算最後雙方因「了解而分開」,至少也為社會多注入了些足堪重任、承先啟後的人才新血。

簡言之,高等教育應該著重於鍛鍊獨立思考、辨識曲直對錯,這是為何各大專院校多半設有通識教育(或稱博雅教育)制度,藉以養成一個社會人的通才素質,這也是筆者多年來積極推廣大學企業倫理教育的根本原因,盼藉此文提供一個有關「卓越」的另類角度,以便建構台灣成為孕育未來菁英的人才重鎮。

(作者是信義房屋董事長)

【2015-08-28/經濟日報/A4版/焦點】

回董事長介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