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事長專欄
專欄文章
 3/2《工商時報》專欄:掃除僚氣之後…
2016/03/10

上回利用專欄之便,期許新政府掃除舊僚氣,擺脫長久以來「少做少錯,不做不錯」的行政不效率,倘若成真,新團隊是否就能「鴻圖大展扶搖上,力擘開國新氣象」?

現況教人很難樂觀。主因是由於政府機器組織龐大、屬性繁雜,每個單位各有各的任務職掌、作業流程,個人做法首選不一定有助於完成部門目標,各部門目標亦不當然是整體施政的最適解方。

也就是說,執政者若無法以大局為重決斷明快,亦或充分授權代理人調和鼎鼐,極易陷入「見樹不見林」的偏信偏聽,或是「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」的施政矛盾。而一次次半大不小的行政衝突、各部門本位主義的系統牴觸,日積月累下來足以讓整個台灣不斷當機。

這麼說也許太抽象,讓筆者舉幾個實例說明。

首先,在經濟方面,2016年的全球景氣情勢險峻,開年以來金融市場動盪不安,身為小型開放經濟體的台灣自然無法置身事外,除備妥短期因應方案以備不時之需外,毫無懸念必須加速產業結構轉型,積極提升中長期整體競爭力。而加速產業結構轉型首重改善投資環境,才能讓企業真正願意「根留台灣,胸懷世界」,甚至吸引優質外商長駐台灣,合力打造台灣2.0。

如果施政願景是希望優質企業留台、來台、愛台,相關措施理應全力配合,不宜出現相互干擾、拖延,甚至阻撓情事;可惜的是,有關環評制度曠日費時、一提再提的「五缺」問題(缺地、缺工、缺電、缺水、缺人才)總是不絕於耳,顯見各單位的本位心態依舊濃厚,無法深入體察政策真正意涵,「只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」。

社會層面則是千頭萬緒,縈縈大者如年金改革、健保財務危機、發展長照產業等,這幾個議題都同樣面臨財源不足、節流困難的窘況。為解決燃眉之急,自然得從開源與節流下手,開源不外乎加稅與使用者付費,偏偏這兩者都是政治問題,長久以來避而不談;節流則是現在進行式,但長期偏重節流的扭曲作法,已逐漸浮現從業人員血汗或短缺的嚴重後遺症。

如果制度目標是希望永續,就應該從全方位的策略性高度出發,不宜長期偏重/廢特定層面,以上述三項議題為例,新政府必須本於開誠布公的負責態度爭取全民認同,重新設計一個合情合理的「永續年金」方案,若能因此節省年度支出充實國庫,多少可支應日後發展長照保險/產業所需,甚至可有結餘挹注健保財務,方可真正為國人謀取最大福利。

最後,分享筆者一個實務經驗。多年前,筆者所服務的公司首開產業先河,推出「凶宅安心保障服務」,希望透過「凶宅多重過濾系統」及「凶宅補償保障制度」等兩大構面,有效保障消費者的購屋權益。可以想見,負責凶宅查檢的同仁為了建置系統(特殊物況資料庫)吃盡苦頭,因為幾乎沒有相關人(或鄰居)肯透露、或確認該物件是否為凶宅,除避諱之外,自然也擔心影響自身房價。

去年中,內政部地政司修改規定要求房仲業者須負起凶宅查證義務,並詳實載明於不動產說明書之上。有趣的是,相關同仁所遭遇的查檢困境,並沒有因為公權力介入而稍有減輕,內政部警政單位仍以事涉個人隱私為由,不願提供凶宅資訊協助業者填寫。試想,連同一部門所轄的不同單位都無法充分橫向聯繫、貫徹施政意旨,民間業者該如何守法落實?整體國家又該如何持續進步?

新國會已經正式開張,緊接著就是新政府走馬上任,真心期待新人新政,在積極掃除僚氣之後,還須全面避免施政目標與執行作業間的相互制肘,別再讓毫無建設性的行政矛盾,一而再、再而三成為阻礙台灣前進的國家之蠹!

 

回董事長介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