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事長專欄
專欄文章
 2/27《工商時報》專欄:惡血啟示錄
2019/02/27

這是一個以科技增進福祉為名,巧妙操弄真實與虛構,最後落得德不配位的警世故事。

短短半年之內,從市值90億美元到一文不名;其創辦人從「女版賈伯斯」淪為全球最令人失望(disappointing)的CEO之一…,這些高潮迭起、令人欲罷不能,比起電影情節毫不遜色的精彩內容,全來自《Bad Blood:Secrets and Lies in a Silicon Valley Startup》(中文譯名為《惡血: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!深藏血液裡的祕密、謊言與金錢》)。

此書是由兩度獲得美國新聞界殊榮-普立茲獎的《華爾街日報》資深記者-約翰.凱瑞魯(John Carreyrou),歷經連番調查與廣泛訪談所成,也是微軟創辦人比爾‧蓋茲(Bill Gates)的2018推薦好書之一,筆者特地利用年節期間完閱,分享幾點所思所得,並希望藉此拋磚引玉,歡迎各位讀者們開卷有益。

書中主角自然是幾年前美國矽谷最受矚目的生技新創獨角獸-Theranos,號稱只需要手指頭的一滴血,就能進行兩百多種健康檢測,費用只要傳統檢測的1/10;主導整套技術與商業模式的靈魂人物,則是創業時年僅19歲的史丹佛輟學生-伊莉莎白.霍姆斯(Elizabeth Holmes);其董事會成員包含美國前國務卿、國會議員、前後兩任國防部長、矽谷創投傳奇人物、甲骨文公司創辦人、媒體大亨等無數政商名流,為其改變世界的神奇技術強力背書。

該公司成立於2003年,經過約十年沉潛的鴨子划水,2013年起,伊莉莎白.霍姆斯透過其董事團隊的合力造神、聲名鵲起,一躍成為美國矽谷最炙手可熱的科技新貴,光芒四射、前途似錦。孰料,2015年10月《華爾街日報》(作者正是約翰.凱瑞魯)的一篇調查報導,拆穿Theranos的神奇技術其實只是一派胡言,伊莉莎白.霍姆斯宣稱的美好願景,不過是一個又一個漫天大謊所堆疊出的蒼白泡沫,可信程度一如海市蜃樓,不堪、甚至無需細究。

隨即,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各種爆料,使得科技女神跌落凡間、公司市值暴跌歸零、經營團隊官司纏身,種種有如過街老鼠的景況,相信不用筆者贅言,讀者們都能自行想像。而看戲的我們,又能從這一齣在真實世界上演的醒世大劇中得到何種啟示?

首先是網路極致發展加速企業暴起暴落。本世紀初的安隆風暴(Enron),不少人應仍記憶猶新,不僅掏空規模遠勝於Theranos(破產前營業額逾1,000億美元),影響層面更是既深且廣(催生出嚴控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《沙賓法案》),其舞弊造假過程至少持續6年以上,才因紙包不住火而一發不可收拾;Theranos則只花了約6個月時間,就從一介明日之星落至幾乎灰飛煙滅。

其次是後真相時代的真假難辨、黑白不分。誠如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(Harari)所言:人類原本就是一種後真相物種,憑藉著創造並相信虛構故事的能力稱霸世界,而且愈是深信不疑,效果就會愈好;所以在許多政商名流、全美最大連鎖藥局、大小媒體前仆後繼的競相追捧下,偏好相信權力遠勝於相信真相的我們,極易因Theranos的華麗背書陣容而被徹底洗腦。

最後則是「德不配位,必有災殃」的慨歎。人人都想如日中天、名利雙收、福壽雙全,何以在茫茫人海中,唯獨某些幸運兒得以雀屏中選?除了孜孜不倦與鍥而不捨等必要條件外,有沒有可能是因為他們「我欲仁,斯仁至矣」,時刻存乎利人之心,最終才能得道多助、成就圓滿?反之,若一心只想圖利自己,甚至不惜犧牲他人,到頭來必將遭受反噬之苦。

回顧人類發展歷程,科技進步/創新確實是抬升文明躍進的最大動力;但很多時候,毫無邊界的科技進步或創新,反而帶來匪夷所思、哀鴻遍野的重大劫難,如何以「倫理」妥善自律或規範科技進步/創新,不僅是《惡血》一書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,更是決定日後人類能否穩步向前的關鍵議題。

回董事長介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