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事長專欄
專欄文章
 12/03《工商時報》專欄:賺錢容易花錢難
2013/12/03

台灣社會的豐厚人情與充沛愛心,向來不落人後、源源不絕。

繼今年中的「單車傳愛」活動之後,公司內部於10月再度發起自願募款活動,這回對象是「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」,其成立宗旨是透過志工故事媽媽走入小學校園,直接與孩子溫暖互動、分享美好正向的生命信念,希望從根本改變一個時代的文化氣質。

由於擔任生命園丁的志工人數超過兩萬人,協會每個月所需經費約400萬元。這筆錢說大不大,說小也不小,但憑藉著一股「正面思考可以帶來改變,改變父母態度就會改變孩子,改變孩子就等於改變台灣未來」的堅持,「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」一路走過15個年頭,雖然沒有穩定經費支持,但所有志工們共同的理念與執著,就是維繫協會前進的最強力後盾。

細數這些立志解決社會問題、追求美好生活、成就和諧世界的公益團體,憑藉著始終如一的涓滴努力,默默守望土地、呵護國家幼苗,其奉獻情懷著實令人動容;但也不免為眾主其事者抱屈,如何在經費無著的慈善單位中,無私犧牲投入、不計個人得失,除得絞盡腦汁籌募善款外,更要審時度勢地使用有限資源,讓每一分一毫都能發揮最大效益、照顧到最大多數人。這種才德兼備者若走入商業世界,不論到哪裡,都會成為不靠伯樂、就能發光發熱的千里馬。

從學理分析:現代工商業社會中,勞動者出賣勞動力賺取金錢,就算工時相同,個別待遇也會因其不同的勞動力價值而各異。勞動力價值如何衡量?主要取決於該名勞動者的生產力/學經歷/訓練成本;若再加上資本、技術進步等相同要素,一個人的單位生產力效益愈高,影響受惠層面愈廣,其薪資水準自然愈高。

所以,如果我們認為一個出類拔萃、名利雙收的企業CEO,得以名列天下第一等人、獲致第一流報酬;這些才德雙全的公益慈善家,沒有道理不能比照相同待遇,惜事實卻多半剛好相反。在贊助來源不固定、工作條件長期不如人的環境下,慈善組織實難吸引第一流人才加入,自然容易發生「第一等人賺錢,第二等人花錢」的情況,不免導致公益慈善=散財童子的刻板印象。

「賺錢容易花錢難」!

最理想狀態是如華倫‧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攜手比爾‧蓋茲(Bill Gate)的雙人組合,曾為全球首富的巴菲特,早在2006年就公開宣布,將名下財產的85%(市值約310億美元)捐給「比爾和梅琳達‧蓋茲基金會」。

蓋茲不過人屆中年,自微軟退休後就偕同妻子,捐出所有財富、投身公益慈善,致力於愛滋病防治、改善第三世界環境與兒童生活。「第一流人賺錢,交給第一流人花錢」,才能確保取之於社會的巨額財富,能真正用之於社會。

這種組合「可遇不可求」,但類似思維在東方社會尤為需要。儒家傳統中,即便孔夫子向來「有教無類」,但「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」的清苦顏淵,無疑是孔子最得意門生;而「賜不受命,而貨殖焉,億則屢中」的富商子貢,雖同列於孔門十哲之中,口才便給、圓融通達,但孔子對其整體評價卻仍不及顏回。

特別是自漢武帝獨尊儒術、重農抑商以來,商人搜刮聚歛、為富不仁的無良形象深植人心,雖然歷來不乏樂善布施、賑濟饑貧的例外:但超過千年的文化薰陶,已使得華人社會對於「商人」出現兩極化論斷:要不羨富,「有為者亦若是」;要不仇富,「無奸不商、無商不姦」。

如何以誠信作為、企業倫理與善盡社會責任,重塑新世紀的華商樣貌,扭轉羨富、仇富的極端見解,從而建立正面看待企業家精神的「敬富」心態,是你、我這一代企業家責無旁貸的時代任務!

 

回董事長介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