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事長專欄
專欄文章
 09/27《中國時報》專欄:當責人才
2014/09/29

 

「信義房屋」也受到波及,我們在高雄有3個業務區,總計有33家店,其中就有4家店位於氣爆現場的管制區中。
部分高雄同仁的表現,也確實無愧於信義人始終秉持的企業倫理精神,令我既擔心受怕又深感欣慰!擔心的是:有店長為了服務客戶,不顧自身安全,在丙烯依舊四溢的警示區中奔波穿梭,只為客戶巡視物件狀況、當面致達關懷慰問。欣慰的是:在管制區內停班休假的同仁也兵分多路,有人自願擔任志工發放救災物資,前赴各救災中心、臨時住宿等地協助災民善後;有人積極安撫客戶、張羅解約事宜、提供必要清潔與補貼。
這些充分展現「負責」態度的同仁,其實更是企業中難得的「當責」人才。「當責」(accountability)的概念源自1990年代,2000年後開始蔚為風潮,成為全球最熱門的企管理念,許多跨國公司如杜邦、奇異、3M、微軟等也不遺餘力採行推動。
在此之前,一般組織會希望員工避免「官僚」態度,意即只關心自己的工作方式,完全不在乎客戶需要或執行成果;其次,是期待員工能「勇於負責」,有效執行交辦任務、工作承諾,並積極產出結果,但「負責」的範疇通常不包括承擔額外過失責任。
而「當責」則不只是使命必達,而是能時刻自問「我還能再多做些什麼?」、「能不能用100%的努力,達成120%的效果,帶給客戶意料之外的滿意?」就算運氣不好、功敗垂成,也不會兩手一攤、推卸責任。
簡言之,就是為工作目標付出額外熱情、盡情燃燒。對企業來說,當責人才有如鳳毛麟角般難尋,因為「負責」就足以應付工作所需,要求「當責」其實違反人性。惟有在認同公司理念的長期薰陶下,才有可能培養出追求「當責」的工作誘因。
雖然高雄災後重建之路迢迢,但如果社會有更多當責人才,再大的困難都可以克服。
(作者為信義房屋董事長)

2014年7月31日,成了所有台灣人心中永難磨滅的哀悼日:一場氣爆事故造成慘痛傷亡。

「信義房屋」也受到波及,我們在高雄有3個業務區,總計有33家店,其中就有4家店位於氣爆現場的管制區中。

部分高雄同仁的表現,也確實無愧於信義人始終秉持的企業倫理精神,令我既擔心受怕又深感欣慰!擔心的是:有店長為了服務客戶,不顧自身安全,在丙烯依舊四溢的警示區中奔波穿梭,只為客戶巡視物件狀況、當面致達關懷慰問。欣慰的是:在管制區內停班休假的同仁也兵分多路,有人自願擔任志工發放救災物資,前赴各救災中心、臨時住宿等地協助災民善後;有人積極安撫客戶、張羅解約事宜、提供必要清潔與補貼。

這些充分展現「負責」態度的同仁,其實更是企業中難得的「當責」人才。「當責」(accountability)的概念源自1990年代,2000年後開始蔚為風潮,成為全球最熱門的企管理念,許多跨國公司如杜邦、奇異、3M、微軟等也不遺餘力採行推動。

在此之前,一般組織會希望員工避免「官僚」態度,意即只關心自己的工作方式,完全不在乎客戶需要或執行成果;其次,是期待員工能「勇於負責」,有效執行交辦任務、工作承諾,並積極產出結果,但「負責」的範疇通常不包括承擔額外過失責任。

而「當責」則不只是使命必達,而是能時刻自問「我還能再多做些什麼?」、「能不能用100%的努力,達成120%的效果,帶給客戶意料之外的滿意?」就算運氣不好、功敗垂成,也不會兩手一攤、推卸責任。

簡言之,就是為工作目標付出額外熱情、盡情燃燒。對企業來說,當責人才有如鳳毛麟角般難尋,因為「負責」就足以應付工作所需,要求「當責」其實違反人性。惟有在認同公司理念的長期薰陶下,才有可能培養出追求「當責」的工作誘因。

雖然高雄災後重建之路迢迢,但如果社會有更多當責人才,再大的困難都可以克服。
(作者為信義房屋董事長)

 

回董事長介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