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事長專欄
專欄文章
 12/11《經濟日報》專欄:人命「有」價
2014/12/11

 

想談一個非常重要、但有點過時的議題。
「伊波拉」(Ebola)原是中非荒原上的一條蜿蜒河流,如今全球知名,因為以「伊波拉」為名的病毒,自去年底首度入侵西非(疫情集中於獅子山共和國、賴比瑞亞、幾內亞等國),至11月中已造成近15,000人感染、奪走逾5,000條性命,延燒規模堪稱歷來之最。
影響所及,不僅世界衛生組織(WHO)將其列為「全球威脅」(global threat),聯合國安理會也稱它「威脅到國際和平與安全」(a threat to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)。
所幸,疫情自10月底以來逐漸趨緩,埋葬人數及新感染人數開始減少,顯示擴散高峰期已過,但仍像「一隻控制住的寵物老虎」(your pet tiger is under control),需要審慎以待。
既然疫情已經受到控制,為何還要再提?病毒雖然可怕,至少能透過嚴密防護與悉心照料圍堵或減緩疫情擴散;而過度渲染所導致的無謂恐懼與謠傳,卻是徹底無藥可醫,且可能帶來更大的傷害與成本。
何況伊波拉病毒並非遙不可及,近年來積極前進黑色大陸的中國大陸,其與非洲商人間的頻繁往來,超乎你、我想像。
根據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(廣交會)資料顯示,每年約有3萬名左右的非洲採購商來到廣州,每個月非洲直飛廣州航班超過160架次,出入境人數約4.1萬人次;還有大量非洲人經香港等機場中轉入境,種種難以估算的可能傳染途徑。
一旦中國大陸有病例傳出,台灣肯定無法倖免於難,一如2003年的「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」(SARS)事件,至今仍是許多人心中永遠的痛。
可國際社會不是已經加緊研發疫苗了嗎?伊波拉最早出現於1976年的中非(蘇丹與剛果),屬於美國疾病管制中心(CDC)所定義的第四級病毒(意即危害程度最高的病毒,且無任何有效療法),至今已有38年,相關抗劑始終停滯在動物實驗階段,令人興奮的醫療進展微乎其微,最直觀的可能原因是「缺乏誘因」。由於新藥開發的投資風險極高,縱使經過長期研發、測試、獲准上市,如果需求患者的數量未達「規模經濟」,依舊是一盤血本無歸的生意。
以伊波拉而言,這38年間所爆發的零星疫情皆集中於非洲貧困國家,且由於病毒兇猛,疫情根本來不及擴散,宿主就已經告別人世,伊波拉走不出非洲大陸的事實,註定了其疫苗在國際藥廠研發名單中被邊緣化的命運。
為此,WHO總幹事陳馮富珍罕見嚴詞指責各大藥廠研發疫苗不力。她強調伊波拉至今未有任何疫苗,是因為受影響地區民眾沒有能力購買,因此唯利是圖的藥廠不願意投資研發。
直到伊波拉跨海侵襲西班牙與美國等地,總算有大廠出面,包括全球第一、第三的美商嬌生公司(Johnson & Johnson)與英國葛蘭素史克(GlaxoSmithKline)願意加速投資研發,希望可在明年正式量產相關疫苗。
每種產業都肩負著不同領域的社會責任,人命不應該「有」價,是這一回世紀病毒警示人類的最寶貴教訓。
(作者是信義房屋董事長)
 

想談一個非常重要、但有點過時的議題。

「伊波拉」(Ebola)原是中非荒原上的一條蜿蜒河流,如今全球知名,因為以「伊波拉」為名的病毒,自去年底首度入侵西非(疫情集中於獅子山共和國、賴比瑞亞、幾內亞等國),至11月中已造成近15,000人感染、奪走逾5,000條性命,延燒規模堪稱歷來之最。

影響所及,不僅世界衛生組織(WHO)將其列為「全球威脅」(global threat),聯合國安理會也稱它「威脅到國際和平與安全」(a threat to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)。

所幸,疫情自10月底以來逐漸趨緩,埋葬人數及新感染人數開始減少,顯示擴散高峰期已過,但仍像「一隻控制住的寵物老虎」(your pet tiger is under control),需要審慎以待。

既然疫情已經受到控制,為何還要再提?病毒雖然可怕,至少能透過嚴密防護與悉心照料圍堵或減緩疫情擴散;而過度渲染所導致的無謂恐懼與謠傳,卻是徹底無藥可醫,且可能帶來更大的傷害與成本。

何況伊波拉病毒並非遙不可及,近年來積極前進黑色大陸的中國大陸,其與非洲商人間的頻繁往來,超乎你、我想像。

根據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(廣交會)資料顯示,每年約有3萬名左右的非洲採購商來到廣州,每個月非洲直飛廣州航班超過160架次,出入境人數約4.1萬人次;還有大量非洲人經香港等機場中轉入境,種種難以估算的可能傳染途徑。

一旦中國大陸有病例傳出,台灣肯定無法倖免於難,一如2003年的「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」(SARS)事件,至今仍是許多人心中永遠的痛。

可國際社會不是已經加緊研發疫苗了嗎?伊波拉最早出現於1976年的中非(蘇丹與剛果),屬於美國疾病管制中心(CDC)所定義的第四級病毒(意即危害程度最高的病毒,且無任何有效療法),至今已有38年,相關抗劑始終停滯在動物實驗階段,令人興奮的醫療進展微乎其微,最直觀的可能原因是「缺乏誘因」。由於新藥開發的投資風險極高,縱使經過長期研發、測試、獲准上市,如果需求患者的數量未達「規模經濟」,依舊是一盤血本無歸的生意。

以伊波拉而言,這38年間所爆發的零星疫情皆集中於非洲貧困國家,且由於病毒兇猛,疫情根本來不及擴散,宿主就已經告別人世,伊波拉走不出非洲大陸的事實,註定了其疫苗在國際藥廠研發名單中被邊緣化的命運。

為此,WHO總幹事陳馮富珍罕見嚴詞指責各大藥廠研發疫苗不力。她強調伊波拉至今未有任何疫苗,是因為受影響地區民眾沒有能力購買,因此唯利是圖的藥廠不願意投資研發。

直到伊波拉跨海侵襲西班牙與美國等地,總算有大廠出面,包括全球第一、第三的美商嬌生公司(Johnson & Johnson)與英國葛蘭素史克(GlaxoSmithKline)願意加速投資研發,希望可在明年正式量產相關疫苗。

每種產業都肩負著不同領域的社會責任,人命不應該「有」價,是這一回世紀病毒警示人類的最寶貴教訓。

(作者是信義房屋董事長)

 

回董事長介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