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事長專欄
專欄文章
 01/09《中國時報》專欄:台灣重振經濟 與韓再別苗頭
2013/06/27

歷史總是充滿驚人的雷同與荒謬:南韓新任總統朴槿惠的最大改革挑戰-財閥(chaebol)經濟,正是由其父親─朴正熙在位時,一手大力推動的政策主軸,也是奠定今日「漢江奇蹟」的最大功臣。 
朴槿惠要如何在兼顧經濟發展與削弱財閥勢力間取得平衡,是已躋身先進國家之林的南韓,成為名符其實「幸福大國」的首要之務;這也將牽動著同為「亞洲四小龍」的台灣,該如何加速產業結構調整,重拾往日繁榮光景的因應布局。 
昔日互稱「兄弟之邦」的台灣與南韓,其實是一對「難兄難弟」:有著相同的日本殖民經驗、在外交上飽受大國壓迫、走過威權改革的民主坎坷路;兩者在經濟發展上的亮眼表現,「兄弟登山,各自努力」,同樣讓世人驚豔不已。 
直到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重創南韓,將中小企業洗刷殆盡,更讓許多過度舉債的大企業瀕臨崩潰,最後雖有國際貨幣基金(IMF)出手紓困,及時解除國家破產危機;但也迫使南韓自此在財閥經濟的不歸路上愈發泥足深陷,與台灣向來以中小企業為發展主力的策略漸行漸遠。 
為迅速東山再起、洗刷國恥,南韓傾全國之力扶植財團發展,善用規模經濟的優勢,在集團內進行系統垂直整合,並積極投入技術研發與建立全球品牌,因而造就出如三星集團的大型企業。三星電子總市值超過千億美元,排名全球第十五大,集團總產值占南韓國內生產毛額(GDP)約二○%;大是夠大了,卻產生風險過度集中、排擠中小企業生存、貧富差距惡化,甚至衍生出政商勾結、特權橫行的後遺症。也因此,南韓人戲稱自己是「三星共和國」,甚至有人譏諷是「三星動物園」,因為舉國上下皆依賴三星集團餵養。 
相形之下,台灣則是以多元、靈活、彈性極佳的中小企業見長,「寧為雞首,不為牛後」的創業精神,讓許多台商「一只皮箱闖天下」,憑藉著台灣人向來的勤奮、聰明、愈挫愈勇等特性,繁衍出「台灣錢淹腳目」的欣欣向榮。 
可惜的是,經濟發展進入高原期後,成長速度趨緩,台商開始面臨難以抉擇的十字路口,是要產業外移、維持壓低成本的老路?還是產業升級、承擔先苦後甘的風險?多數台商選了第一條路,於是,我們看到這近半世紀來的「代工經濟」極致發展,像是遊牧民族一樣,逐「低成本」而居,追求立竿見影的經營績效,直到該地區的便宜資源(土地、勞工等)無以為繼,又再大舉遷徙到成本更低廉、產出更強大的地方,以薄利多銷的方式增加總產值,如此周而復始、不斷循環。 
簡言之,台灣企業雖擁有堅實優異的製造能力、無可比擬的生產效率,但多以代工模式為主,缺乏品牌導向或創新技術的高附加價值,既無法厚植自身實力升級,也難以開拓新興市場商機,只能苦守原有領域與熟悉市場。 
所幸,愈來愈多台商開始採取對策,拒絕這種「遊牧性格」帶來的飲鴆止渴。依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(IMD)最新的「世界競爭力年報」指出,台灣的企業家精神首度躍居世界之冠,顯示台商們勇於承擔風險,擅長藉由創新和重組經濟資源,開發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新產業、新產品與新服務的能力,已普遍受到肯定。未來如能再輔以政府積極「整合」與「引導」:串聯現有創新、多元文化與海內外量能,同時建構清楚可行的產業發展藍圖與願景,相信台灣表現可望漸入佳境,在下個世代的經貿舞台上,與南韓再度一較長短、分庭抗禮。
(作者為信義房屋董事長) 

歷史總是充滿驚人的雷同與荒謬:南韓新任總統朴槿惠的最大改革挑戰-財閥(chaebol)經濟,正是由其父親─朴正熙在位時,一手大力推動的政策主軸,也是奠定今日「漢江奇蹟」的最大功臣。 

朴槿惠要如何在兼顧經濟發展與削弱財閥勢力間取得平衡,是已躋身先進國家之林的南韓,成為名符其實「幸福大國」的首要之務;這也將牽動著同為「亞洲四小龍」的台灣,該如何加速產業結構調整,重拾往日繁榮光景的因應布局。 

昔日互稱「兄弟之邦」的台灣與南韓,其實是一對「難兄難弟」:有著相同的日本殖民經驗、在外交上飽受大國壓迫、走過威權改革的民主坎坷路;兩者在經濟發展上的亮眼表現,「兄弟登山,各自努力」,同樣讓世人驚豔不已。 

直到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重創南韓,將中小企業洗刷殆盡,更讓許多過度舉債的大企業瀕臨崩潰,最後雖有國際貨幣基金(IMF)出手紓困,及時解除國家破產危機;但也迫使南韓自此在財閥經濟的不歸路上愈發泥足深陷,與台灣向來以中小企業為發展主力的策略漸行漸遠。 

為迅速東山再起、洗刷國恥,南韓傾全國之力扶植財團發展,善用規模經濟的優勢,在集團內進行系統垂直整合,並積極投入技術研發與建立全球品牌,因而造就出如三星集團的大型企業。三星電子總市值超過千億美元,排名全球第十五大,集團總產值占南韓國內生產毛額(GDP)約二○%;大是夠大了,卻產生風險過度集中、排擠中小企業生存、貧富差距惡化,甚至衍生出政商勾結、特權橫行的後遺症。也因此,南韓人戲稱自己是「三星共和國」,甚至有人譏諷是「三星動物園」,因為舉國上下皆依賴三星集團餵養。 

相形之下,台灣則是以多元、靈活、彈性極佳的中小企業見長,「寧為雞首,不為牛後」的創業精神,讓許多台商「一只皮箱闖天下」,憑藉著台灣人向來的勤奮、聰明、愈挫愈勇等特性,繁衍出「台灣錢淹腳目」的欣欣向榮。 

可惜的是,經濟發展進入高原期後,成長速度趨緩,台商開始面臨難以抉擇的十字路口,是要產業外移、維持壓低成本的老路?還是產業升級、承擔先苦後甘的風險?多數台商選了第一條路,於是,我們看到這近半世紀來的「代工經濟」極致發展,像是遊牧民族一樣,逐「低成本」而居,追求立竿見影的經營績效,直到該地區的便宜資源(土地、勞工等)無以為繼,又再大舉遷徙到成本更低廉、產出更強大的地方,以薄利多銷的方式增加總產值,如此周而復始、不斷循環。 

簡言之,台灣企業雖擁有堅實優異的製造能力、無可比擬的生產效率,但多以代工模式為主,缺乏品牌導向或創新技術的高附加價值,既無法厚植自身實力升級,也難以開拓新興市場商機,只能苦守原有領域與熟悉市場。 

所幸,愈來愈多台商開始採取對策,拒絕這種「遊牧性格」帶來的飲鴆止渴。依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(IMD)最新的「世界競爭力年報」指出,台灣的企業家精神首度躍居世界之冠,顯示台商們勇於承擔風險,擅長藉由創新和重組經濟資源,開發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新產業、新產品與新服務的能力,已普遍受到肯定。未來如能再輔以政府積極「整合」與「引導」:串聯現有創新、多元文化與海內外量能,同時建構清楚可行的產業發展藍圖與願景,相信台灣表現可望漸入佳境,在下個世代的經貿舞台上,與南韓再度一較長短、分庭抗禮。(作者為信義房屋董事長) 

 

回董事長介紹